图为“最后的夜启示无修版 21世纪头几年,这一关于中国内陆最大咸水湖青海湖的“命运”之问,发人深省。彼时,专家预测,青海湖正面临越来越严重的沙漠化威胁,如果其生态环境得不到有效治理,将在200年后消失。摄
中新网济南8月5日电(周艺伟)山东省公安厅副厅长、一级巡视员戚思宇5日表示,今年以来,山东深入开展“云剑”“断卡”“断流”等专项行动,聚焦网络、资金、信息三条战线,抓获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嫌疑人1.34万名。同时,利用DeepSeek大模型深化分析穿透,深挖涉诈现金和黄金“两金”线索,日均避免损失150余万元(人民币,下同)。
当日,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,介绍山东纵深推进反诈三年行动,以务实举措筑牢民生防线的相关情况。
据戚思宇介绍,今年以来,山东持续提升电讯大数据智能分析效能,搭建14类和128个文本模型,日均拦截诈骗电话3.17万个、短信4.56万条;强化涉诈资金监测分析,与山东省内31家银行搭建联动模型801个,快速发现处置涉诈资金交易;组织开展各类反诈宣传活动3.6万余场,拍摄反诈公益视频800余个,建立反诈宣传微信群30余万个,及时揭露诈骗套路。
同时,山东健全完善银行卡全生命周期管控机制,强化账户分类分级管控措施,累计排查存量账户7.4亿次,对确认异常账户采取控制措施;建立涉诈电话卡“监测、发现、预警、处置、发布”闭环治理体系,完善手机、固话、虚拟拨号设备分析模型,涉诈电话漫游线索同比下降51.97%。
“当前,电诈犯罪手段呈现技术智能化、模式复合化、对象精准化等特点,常见类型有40余种。”山东省公安厅刑事侦查总队总队长靖涛介绍说,其中“寄递现金、黄金”骗局是一种新型诈骗方式,犯罪分子先以“网约车投送现金,完成任务可返现”“高收益理财,上门收款”等话术为诱饵,利用刷单、虚假投资理财等常见套路实施诈骗,得逞后诱导受害人线下取现、购买黄金等,再通过跑腿、快递或网约车运送到指定地点,以此规避资金监管和侦查打击。
靖涛表示,在犯罪分子诈骗得逞前阻断犯罪实施,是避免此类案件发生的关键。近年来,山东强化“警、信、银、企”四方协作,协同劝阻电诈潜在受害人,拦截被骗资金。今年以来,该省已发布预警信息938.6万条,预警发现能力显著提升。同时,山东建立“警格”“网格”融合模式,组织1.8万名民辅警以及5.5万名网格员、高校学生等公益力量快速响应,及时劝阻受害人。
靖涛称,山东还综合采取“短信+智能语音+人工电话+上门劝阻”四种措施,分级分类对潜在受害人进行劝阻提醒;针对紧急高危潜在受害人,组织警力逐一见面深度劝阻,并在15天内持续关注其情况,防止再次被骗转账。“今年以来,山东电话预警112.9万人次、上门深度劝阻113.1万人次,避免民众损失17.3亿元。”(完)
【编辑:李润泽】
下载好看视频APP客户端,随时随地看新闻!